十二种常见的农具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包括镰刀、耙子、石磨、木犁、锄头、扁担、箩筐、风车、板车、竹筛、铁锨、打谷机等。
常见的农具包括锄头、犁、工具耙、禾滚和扮桶等等。锄头 锄头,在农村,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农用工具了,只要是在农村种地的,都会有这种锄头的,只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不同,锄头的样式与形状有所差别而已。
耥子 耥子是农民在稻田中使用的农具,用来耙田和耙地。耥子是由竹子和铁制成的,耙齿可以轻松地翻动土壤,使稻谷被充分犁熟。使用耥子可以省力省时,提高稻谷的产量。
农具有镰刀、耙子、石磨、木犁、锄头等。镰刀 镰刀是一种用于收割庄稼的工具,通常由刀片和柄组成。在收割庄稼时,农民会将农作物倒在地上,然后用镰刀将作物一片片地割下来。
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12.打谷板。打谷子用的农具。13.畚箕。用柳条、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器具。
背篓 背篓是农村常用的农具之一,用于上山挖药材或偏远的山区背粮食。除此之外,田间管理工具、锄头、耘爪等也是农村常用的农具。锄头重一些,用于直接挖生地或比较难挖的地,轻锄主要用于除草。
晒稻谷时,收稻谷那工具叫什么,像耙,但没有齿
晒耙。晒稻谷用的工具,叫晒耙,有铁做的和木头做的,做工简单,非常实用。可以来回晾晒稻谷子,让其充分晾晒、吃风干透。
一种是双从用的大板叫推板,另一种是单人用的叫耥。大小不同、把杆不同、可使用的边不同。推板仅只一个边着地使用,而耥板(小板)的四个边都可以使用。
竹耙 用竹子做的耙子,前面的耙齿用火烤使之尖部弯曲,冷却就会固定。过去农村家家种稻谷,大家会挑一个好天气,在村子的宽阔地上用竹耙把稻谷摊平,让稻谷充分晒干。
木犁: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耙: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打稻谷的农具主要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主要有打谷机和收割机,早期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记忆的农具有多少?都有什么用途?
1、石磨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有人工手持式的,也有系在牲畜身上驱动的。辘轳和水井曾经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女人辘轳和井》,说的就是这个。
2、犁和耙:这2样农具都是整农田的用具,犁和耙在水田和旱田里都通用,犁有弯弯的弓和尖尖的犁头,是专门耕田的,前面由牛拉着,后面有人扶着犁跟着牛走,负责翻耕板田。
3、镰刀可能在农村,部分人家里现在还是有镰刀,但是镰刀的使用确实是不多了,在过去镰刀算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农具。以前农村人收割小麦或者是收割水稻的时候,都是使用镰刀来进行收割的。
4、耙 耙(bà)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称为耙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平整土地的,一种是用来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头或铁。
5、鸡蛋磙子,压地用,种子埋上后,毛驴拉滚子顺着垄沟走,也有用人拉,保持土壤湿润。
农村晒谷子的席子叫什么的
这谷笪是上杭客家农民常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主要用于晒谷子、豆子等农产品, 方便干净,实用性强,哪怕是斜坡也能用,下雨的时候,两边翻回来盖住即可,即防雨防风,还干净卫生。谷笪的规格一般是宽5尺,长8尺。
晒席的网络解释是:晒席晒席,读音是shàixí,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晒谷物等用的席子。席子撑开后就往上面倒谷子.再用耙子将其推开至整个席面。
以前用来收囤积粮食,用芦苇编的老物件叫围编,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不过我们这里叫围编。以前因为囤积粮食的东西不多,并且一般都是木质的和竹编的,或者是芦苇编的东西来盛放粮食,不过现在一般都不用这些物件了。
芦苇席子,也叫芦席。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芦苇席子,也叫芦席,就是用芦苇篾子编织成的长方形席片,在过去的农村,芦席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铺炕,可以做粮食囤,可以晾晒东西,可以搭棚子做棚盖儿遮风挡雨。
还有一类也是用竹子编的专用晒具:长方形无高出的边沿,有点象竹席,但比竹席大很多的叫晒箕。农村竹制农具主要有:笸、箕、箩、筐、篮、筛、篓、篼;竹制品则不胜枚举,古代更多。
小时候,我们这边用来晒稻谷、麦子的一张张竹子做的工具,晒谷子的时候铺在泥地上的那个,防止谷子和泥土混在一起,不是晒几(ji第一声),是很大的那个。书面语叫晒垫或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