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什么药治疗(条斑病打什么农药防治)
1、二是科学施药,可选用噻唑锌、噻森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解淀粉芽孢杆菌等药。在露水干后进行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交替选用农药。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治。三是加强肥水管理。
2、发病严重的采用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或用50%DT杀菌剂500~600倍液喷施,或用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喷施,或用硫酸铜500倍混入农用链霉素3000倍进行叶面喷施。
3、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 。
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坐,氯溴异氰尿酸都可。
5、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些石榴合剂就完全可以达到效果,另外的话也可以使用一些百雀羚镀晶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方法
1、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要重点抓好4方面技术措施。一是及时封锁发病中心。发现零星病株或初见发病中心,要立即喷药封锁。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发病,应进行全田防治,并对周边田块喷药保护。
2、(4)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农药有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82%铜大师(氧化亚铜)、20%硅唑咪鲜胺、参见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3、水稻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两次,隔5~7天一次。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信息
(1)水稻细条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生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致病变种所引起的并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2)该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在发病后,秕粒会增多,而在危害严重时会影响水稻抽穗灌浆,甚至造成减产。
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Ren,Chu,Faan,Wu)Swings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这种情况是典型的植物真菌感染,用一些植物真菌感染的药剂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石榴和剂就可以达到效果。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糯稻比籼稻、粳稻容易感病,杂交稻又比常规稻容易感病。目前在温黄平原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如协优91协优4协优930Ⅱ优62-1协优96汕优10号等都是比较感病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1、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药剂有龙克菌、络胺铜、氢氧化铜、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三氯异氰脲酸等。交替使用,间5~7天用药2~3次。
2、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农药有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82%铜大师(氧化亚铜)、20%硅唑咪鲜胺、参见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3、二是科学施药,可选用噻唑锌、噻森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解淀粉芽孢杆菌等药。在露水干后进行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交替选用农药。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治。三是加强肥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