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泥鳅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新技术,泥鳅养殖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田间管理 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
鳅种放养技术 在放养时间上要坚持一个旱字。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鱼。一般在早、中稻第一次耘田后即可放养鳅种,放养规格以58厘米为宜,一般亩放1200015000尾。
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深60cm以上的坑。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养殖田。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选择养殖田、田埂加固、挖沟、护田、及时放苗、喂食方法。
稻田养泥鳅怎么养
选择养殖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用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十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一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下作。
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稻田养泥鳅的稻田选择选择土壤为弱酸性,不旱不涸,大雨不淹没的田块。
选择养殖田。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场地:需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需在稻田四周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泥鳅逃跑。喂养:根据泥鳅的投放密度,可以适量投喂一些饵料,促进泥鳅更好的生长。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1、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田间管理 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
2、肥料和水管理。从六月中旬到十月初,稻田和沟渠都是平坦的,田地基本保持浅水层,田地在中部适当暴露。10月中旬,排干了田间的水,使田间逐渐变得坚硬,便于机械收割。虫害防治。水稻生育期不喷洒农药,采用绿色防治技术。
3、田间管理技术 ①耕田与施肥。一般稻田养鳅只要耘1次田即可,耕田与施肥综合进行。耕田时可将稻田在中间隔开。先耕半边并施肥,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追肥只能用尿素。②合理用药。
4、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养殖田。
泥鳅在稻田里要怎么养才能活?
选择养殖田 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稻田养泥鳅的稻田选择选择土壤为弱酸性,不旱不涸,大雨不淹没的田块。
选择养殖田:选择保水性较好的田块,一般能持续保持40厘米深水层的稻田最好,稻田泥土要肥,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可以躲避在泥下。田埂加固:田埂要有50到80厘米高。
喂养:根据泥鳅的投放密度,可以适量投喂一些饵料,促进泥鳅更好的生长。需保持稻田中水分充足,且给水稻施肥撒药的时候,需注意不能对泥鳅造成伤害。
稻田不需要耕地或化学除草。④ 施肥。施用有机肥料使水体肥沃,并为泥鳅提供诱饵。泥鳅的共生期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量。稻泥鳅共生稻田不能使用化肥。水稻种植管理 选种。选择高产、优质、抗倒伏的粳稻品种。
泥鳅在稻田中主要摄食水蚤、蚯蚓、摇蚊幼虫等,施肥能促使天然饵料生长,较投饵经济有效;施肥应先发酵,少量多次使用,水质太肥则不施,与池塘养鱼标准相同。
泥鳅的养殖方法
1、养殖泥鳅的方法有:池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喂方法、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池塘建造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选择场所 养殖泥鳅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所,一般泥鳅生长在淤泥中,所以在养殖泥鳅时可以使用废弃的鱼池或者虾池,同时在选择养殖场所时也需要注意,不能选择周围有污染源的场所,以免在养殖泥鳅时出现泥鳅中毒死亡的现象。
3、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