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名词解释
1、又称水产资源。按水域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约有 2 万多种,估计可捕量 0.7 ~15亿吨。海洋渔业资源( 不包括南极磷虾 ) 蕴藏量估计达10~20亿吨。
2、渔业的解释 [fishery] 养殖、捕捞水生动植物的事业和行业 详细解释 捕捞或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事业。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词语分解 渔的解释 渔 (渔) ú 捕鱼 :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
3、水产资源是亦称渔业资源。广义指水域资源、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以及从事水产业的劳动力资源和服务于水产业的科技人员与水产业的物质装备资源。狭义仅指水域资源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哪里?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是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的饵料。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一般温带海区较多。
3、东海渔区:位于我国东部,包括东海和长江口海域。东海是我国第三大海域,也是国内东部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之一。主要渔获物包括带鱼、虾、蟹、鲳鱼等。南海渔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南海和南海诸岛周边海域。
4、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陆岸海域。
5、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集中在海底的下列地形:海底断层带:海底断层带是地球板块移动造成的断层带,通常形成大规模的裂谷和沉积盆地。
关于渔业资源的开发我国政府的原则是
1、实行以养为主、养殖与捕捞并举的渔业发展方针,加快渔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渔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实践证明,坚持平等协商、尊重历史和国际法准则以及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对维护海洋权益,缓和矛盾,和平解决 争端是有帮助的。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三条 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4、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渔业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渔业管理:渔业法规定了渔业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措施,包括渔场管理、渔具管理、捕捞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渔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渔业资源丰富的条件: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气象:鱼类对风有逆风或顺风行动的特性,据此可根据不同习性追逐渔场位置。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世界渔场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例如,靠近陆地的海域由于营养物质丰富,往往有较多的渔业资源。此外,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集,消费需求量大,渔业资源也相对丰富。
3、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饵料多以及“水障”。多数原因是饵料多以及“水障”。一是寒暖流交汇,在交汇处使得水的环境发生变化。另一个原因是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4、北部湾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 北部湾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主要位于中国南海地区。它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项自然条件:地理位置 北部湾渔场西临越南海岸线,南邻海南岛,东濒广东海岸线。
5、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