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晒稻谷,麦子的工具叫什么
1、篾匠,在以前是个很吃香的手艺,农户们几乎每年都要请一次,到家里来对晒垫、竹筐等农具进行修补,当然,很多人也会新做一些。而制作这个的材料基本都是毛竹。
2、晒耙。晒稻谷用的工具,叫晒耙,有铁做的和木头做的,做工简单,非常实用。可以来回晾晒稻谷子,让其充分晾晒、吃风干透。
3、小时候,我们这边用来晒稻谷、麦子的一张张竹子做的工具,晒谷子的时候铺在泥地上的那个,防止谷子和泥土混在一起,不是晒几(ji第一声),是很大的那个。书面语叫晒垫或垫子。
4、晒稻谷时用的工具之一,像耙不叫耙的应该叫板。将粮食归堆用的板有两种:一种是双从用的大板叫推板,比较大,一人掌握着大板的把手,另外有人在前面拉。另一种是单人用的叫耥(tang,一声。
晒谷时那个用筢子来回翻弄稻谷的动作叫什么
先得把稻谷放在谷场上,再用谷耙把稻谷耙成一条条小沟,然后再等一二个小时,就可以把稻谷翻个身了。我看着爷爷奶奶熟练的动作,真想亲自试一试。我就对奶奶说:“奶奶,让我试一试好吗?”奶奶笑眯眯地说:“好吧。
农村晒谷子的席子叫什么的
这谷笪是上杭客家农民常用的生产生活工具,主要用于晒谷子、豆子等农产品, 方便干净,实用性强,哪怕是斜坡也能用,下雨的时候,两边翻回来盖住即可,即防雨防风,还干净卫生。谷笪的规格一般是宽5尺,长8尺。
晒席的网络解释是:晒席晒席,读音是shàixí,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晒谷物等用的席子。席子撑开后就往上面倒谷子.再用耙子将其推开至整个席面。
以前用来收囤积粮食,用芦苇编的老物件叫围编,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不过我们这里叫围编。以前因为囤积粮食的东西不多,并且一般都是木质的和竹编的,或者是芦苇编的东西来盛放粮食,不过现在一般都不用这些物件了。
还有一类也是用竹子编的专用晒具:长方形无高出的边沿,有点象竹席,但比竹席大很多的叫晒箕。农村竹制农具主要有:笸、箕、箩、筐、篮、筛、篓、篼;竹制品则不胜枚举,古代更多。
竹片上铺上晒谷子的席子。根据公开信息查询得知:篾片上铺晒席的意思:竹片上铺上晒谷子的席子。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包括镶刀、耙子、石磨、木犁、锄头、扁担、箩筐、风车、板车、竹筛、铁锨、打谷机。镰刀 镰刀一般由木柄和刀片构成,外观呈月牙形状,刀片上带有斜细的小锯齿(有些没有小锯齿),常用于收割庄稼和牧草。
耥子 耥子是农民在稻田中使用的农具,用来耙田和耙地。耥子是由竹子和铁制成的,耙齿可以轻松地翻动土壤,使稻谷被充分犁熟。使用耥子可以省力省时,提高稻谷的产量。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如下:锄头 锄头,在农村,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农用工具了,只要是在农村种地的,都会有这种锄头的,只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不同,锄头的样式与形状有所差别而已。
蓑衣是农民必不可少的一种农具,农村人干活是不分晴雨天的,雨天同样要去做事,下雨怎么办,就要戴上斗笠,背上蓑衣,这样就不怕雨淋了。箩筐 箩筐在湖南农村非常的常见,是用来装稻谷,然后挑回家的。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本词条仅简述中国在耕作中的七种通用农具类别。
背篓 背篓是农村常用的农具之一,用于上山挖药材或偏远的山区背粮食。除此之外,田间管理工具、锄头、耘爪等也是农村常用的农具。锄头重一些,用于直接挖生地或比较难挖的地,轻锄主要用于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