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种植和栽培
1、栽植前浅耕—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公分的高畦。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_灰后栽种。
2、种植白芨时,首先要对选好的土壤进行除草,可用火烧、人工或机械除草的办法进行。然后进行翻地和防虫,翻地时,可用机器或人力翻整的方法进行。将土地进行分块和开水沟,施加肥料,接着就能开始种苗。最后做好养护即可。
3、水分管理: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4、在种植之前一定要选好土地,如果想要让它生长更好,就要尽量使用松软透气一些的土壤,还要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另外,还要在土里施加一些基肥,在种植前进行一次浅耕就行,土壤不能有较多的大块。
5、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大面积发展时可选用组培苗繁殖。
白芨种植方法
白芨的种植方法1 养殖盆土 在白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中,选择适宜的盆土是首要任务,养殖白芨所用的花盆以及土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其配土方法为腐叶土3份、田园土2份、河沙土1份然后加入少量有机肥。
时间:白芨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春季的4-5月份。土壤:种植白芨时,需要选择疏松肥沃的腐殖土或者沙质土。种植:将白芨种子撒在土壤上,再覆盖1-2厘米的沙土。
土壤要选择肥力充足、疏松透气的土壤养殖白芨。白芨根系发达,长速较快,疏松的肥沃土壤才能保证它的茁壮生长。可以在盆底铺上碎瓦片增加培土的透气性,在土壤中加入腐叶和磷钾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时间:种植白芨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3~5月份。选种:挑选当年生的嫩芽作为种苗。催芽:将白芨的嫩芽放入河沙中,并在河沙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阴凉处。
那么,白芨种植技术,种植时间,施肥方法你都知道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芨种植技术选地整地。
白芨如何种植(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白芨的育苗方法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2、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把土翻耕20公分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千克。
3、除草:进行中耕除草时,要注意种植白及过程中很容易长草,所以除草工作很关键。在种植后2年,每年就要除草4-6次,在白及长出嫩叶之前,通过乙草胺封闭。
4、·采用块茎繁殖,选种与种栽贮藏:在 9 -10 月时,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切成几块,切口处沾上草木灰进行种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5、白芨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以 3 月中旬或下旬为宜(以华北地区为例)。若知道降雨时间,则以降雨前后进行种植为佳,以充分利用雨水,降低散失率。播种方式与密度。
白芨怎么种植(详解白芨的种植条件和环境)
白芨繁殖方式一般是分株法和种子繁殖。分株法:一般选在春季,将植株取出,将植株带根分开,重新栽种就可以了,刚栽种的需要浇一次透水。种子繁殖一般是直接将种子埋入土里,静静的等待发芽即可。
土地选择和准备 白芨种植前选择好土地。它喜欢疏松肥沃的沙土或腐殖土。它非常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但不耐寒。而且非常适合在排水良好的山区种植。在山区种植时,尽量选择背阴的山坡种植。
白芨的种植条件土壤:白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疏松肥厚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度:白芨喜温暖,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光照: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土壤要选择肥力充足、疏松透气的土壤养殖白芨。白芨根系发达,长速较快,疏松的肥沃土壤才能保证它的茁壮生长。可以在盆底铺上碎瓦片增加培土的透气性,在土壤中加入腐叶和磷钾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溼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溼的地块。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溼环境,不耐寒。
一亩要种植多少白芨
1、现在市场价格,白芨种芽是 230元左右每公斤,白芨苗子 当年生的,一般是高20CM左右 ,2元——3元每株的。一亩地种植10000株左右合适。苗子的投资还要小一些的,但是收益时间也要晚个2年左右 。
2、一亩地要七千棵。拓展: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3、一亩需要10000株左右,种三年管理好的话有2吨。白芨,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粗壮,劲直。
4、白芨在一般情况可以亩产3000-4000斤左右,因为白芨是多年生植物,一般在当年种植后,需要3年后才可采收。种植白芨时每亩大概要种10000株左右,所以需要的种苗大概是120公斤左右,由于白芨的经济价值很高,所以种植的人也很多。
5、一亩地需要8000-10000株幼苗。为什么会有差距?因为每个人的土地不同,坡度是倾斜的,有效种植面积会相对较小,只能种植8000株左右;平地有效利用面积大,一般可种植10000株。
6、种植白芨一亩地需要8000~10000株苗,因为每块地的地势不同,坡地是倾斜的,一般有效种植面积会比较小,只能种植8000株左右;平地有效使用面积大,一般可以种植10000株。
白芨种植方法是什么(栽种白芨的方法妙招)
土壤要选择肥力充足、疏松透气的土壤养殖白芨。白芨根系发达,长速较快,疏松的肥沃土壤才能保证它的茁壮生长。可以在盆底铺上碎瓦片增加培土的透气性,在土壤中加入腐叶和磷钾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在种植之前一定要选好土地,如果想要让它生长更好,就要尽量使用松软透气一些的土壤,还要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另外,还要在土里施加一些基肥,在种植前进行一次浅耕就行,土壤不能有较多的大块。
由于白芨生长缓慢,需肥量较少,多采用薄肥勤施方法进行。在每年的春秋二季,是白芨生长比较旺盛的时候,施肥间隔要缩短,夏秋季则延长或不施。
白芨的育苗方法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