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养殖前景
1、蛋鸡深受众多消费者喜爱,市场发展前景也很好。了解了蛋鸡的成本和利润,我们再来了解下蛋鸡养殖的发展趋势以及养殖的技巧。
2、绿壳蛋鸡性情温和,喜群居,抗病力强,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养殖方法与土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喜食青草、青菜,可利用闲置仓库笼养、圈养、散养均可。
3、养殖鹌鹑蛋效益高一些,市场前景好!鹌鹑蛋又名鹑鸟蛋、鹌鹑卵。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宜常食为滋补食疗品。鹌鹑蛋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
4、年是蛋鸡养殖户的一道门槛。也许会有人说,养鸡人少了鸡蛋价就会上升。错。养鸡人少了,但是绝对养殖量增加了。今年5月初,山东开会孙皓说:“2010年峪口今年父母代总量将增加20%”。
5、生长周期短:在肉禽方面,只要约42天就可以出售上市。
6、在2023年,蛋鸡养殖的前景看起来比较乐观。以下是一些原因: 消费者需求:蛋鸡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类,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在2023年,蛋鸡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蛋鸡养殖技术
气温高时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天冷时适当增加能量饲料。蛋鸡产蛋初期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稍高于饲养标准,产蛋高峰期应将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到19%。
鸡舍和设备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彻底清洁和消毒鸡舍和设备。选择生长良好,均匀整齐的鸡。如果鸡苗参差不齐,生产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笼时,太小没有饲用价值的鸡需要扑杀。
(九)调整日粮不可少:在蛋鸡110日龄前后,如蛋鸡的生长发育符合标准,即可适时调整,更换饲料,可以直接改喂产蛋料(先不要搀贝壳粉)。到5%的蛋鸡产蛋时喂全价产蛋饲料,以满足蛋鸡群产蛋的营养需要。
产蛋鸡舍的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产蛋期不可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
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
蛋鸡饲养阶段
1、蛋鸡饲养一般分成如下3个阶段:0~6周龄为育雏期,饲喂雏鸡料;7~18周龄为育成期,饲喂育成鸡料;19周龄以后为产蛋期,饲喂产蛋鸡料,其中在产蛋率达到5%前为预产期,可饲喂预产期饲料。
2、蛋鸡的饲养过程大致分为育雏期、育成期、预产期和产蛋期四个阶段。 一般,鸡舍第一周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度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度,在育雏期的鸡舍的温度底线是20度左右。
3、第一 0-6周龄阶段 小雏阶段6周龄体重未达标要延长雏料的使用时间。断喙不好也会影响6周龄体重,要正确断喙。炎热夏季,或有其他因素影响6周龄体重未达标要延长雏料的使用时间。
蛋鸡健康养殖常见的饲养工艺与饲养方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地面平养 这种饲养方式是在鸡舍地面上铺一层约 20厘米厚的垫草,垫草可用铡碎的稻草、麦秸、玉米秸等,鸡在垫草上面生活。
2、方法 有两种:一是饥饿法:鸡的产蛋率下降到30%左右时,停止人工补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但不停水;以后9-10天内每只鸡每天给料30-40克;然后自由采食蛋鸡饲料。此法换羽掌握鸡体失重20%-30%为宜。
3、育雏阶段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有试验表明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育成阶段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
怎样养蛋鸡
首先要精选良种。优质的品种是饲养肉食鸡的关键也是基础,应当选择皮包骨细、肉质鲜美、抵抗力强,体型中小型的。如果是选择蛋鸡的话,那当然是海兰褐和京红一号了,这两种鸡,产蛋量高而且抵抗力也强。
(1)适时更换产蛋料 鸡群在17-18周龄时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
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要让产蛋鸡多产蛋,就必须想法尽量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配套的饲养管理措施。
(九)调整日粮不可少:在蛋鸡110日龄前后,如蛋鸡的生长发育符合标准,即可适时调整,更换饲料,可以直接改喂产蛋料(先不要搀贝壳粉)。到5%的蛋鸡产蛋时喂全价产蛋饲料,以满足蛋鸡群产蛋的营养需要。
蛋鸡的饲养技术
(九)调整日粮不可少:在蛋鸡110日龄前后,如蛋鸡的生长发育符合标准,即可适时调整,更换饲料,可以直接改喂产蛋料(先不要搀贝壳粉)。到5%的蛋鸡产蛋时喂全价产蛋饲料,以满足蛋鸡群产蛋的营养需要。
鸡舍和设备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有必要彻底清洁和消毒鸡舍和设备。选择生长良好,均匀整齐的鸡。如果鸡苗参差不齐,生产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进笼时,太小没有饲用价值的鸡需要扑杀。
注意饮水 冬季要按时给蛋鸡以足够的温水,以保证鸡对水分的需求,最好给鸡饮大蒜水。大蒜不但能健脾胃,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而且能增强蛋鸡的抗病能力,对鸡瘟、感冒、肠道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