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褐刺蛾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体褐色至深褐色,雌蛾体色较浅,雄蛾体色较深。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前翅前缘2/3处,向臀角和翅基各伸出一条深褐色弧线。前翅臀角附近有一个近三角形棕色斑。前足腿节基部具一横列白色毛丛。
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bson),雌虫体长15~15毫米,翅展38~41毫米;雄虫体长17~18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褐色至深褐色,雌虫体色较浅,雄虫体色较深。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
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
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褐刺蛾、桑刺蛾、红绿刺蛾、痒辣子、毛辣子、桑褐刺蛾等。形态(图4-29)图4-29 迹斑绿刺蛾 成虫 卵 幼虫 蛹 茧 成雄虫体长15—15mm,翅展35—43mm,成雌虫体长17—18mm,翅展30—36mm。
成虫:体长约15毫米,翅展35毫米,前翅褐色,中室外方有1条褐黑色纹从前缘伸到后缘,在中部和后方有2条淡色纹构成倒Y形纹,纹间与内侧为褐黑色,后翅黄褐色。卵:长约2毫米,扁椭圆形,黄色。
谁知道这个东西学名叫啥
1、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
2、学名叫荸荠,俗称马蹄。莎草科荸荠属浅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古称凫茈(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
3、也叫橡实、橡子、橡栗。橡树栎树的果实,长圆形,含淀粉和少量鞣酸,外壳可以制栲胶,又被叫做橡实、橡子。有的地区叫做橡碗子。橡子主要产于我国的鄂东山区。
茶树桑褐刺蛾的介绍
桑褐刺蛾是鳞翅目刺蛾科桑褐刺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和叶脉。
体褐色至深褐色,雌蛾体色较浅,雄蛾体色较深。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前翅前缘2/3处,向臀角和翅基各伸出一条深褐色弧线。前翅臀角附近有一个近三角形棕色斑。前足腿节基部具一横列白色毛丛。
桑褐刺蛾的形态特征:桑褐刺蛾成虫体长17毫米左右,体褐灰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有一暗褐色弧形横线。雌蛾体色斑纹色较雄蛾的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
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bson),雌虫体长15~15毫米,翅展38~41毫米;雄虫体长17~18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褐色至深褐色,雌虫体色较浅,雄虫体色较深。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
茶树桑褐刺蛾,一种飞蛾的幼虫。一般不会有什么毒,就是身上的刺蜇到手很痛,会起很大的疙瘩,过一两天就好了。望采纳![皮肤被蛰后处理] 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可以重复一次。
桑褐刺蛾发生为害有什么特点?
1、但如夏天气温过高,气候过于干燥,则有部分第一代老熟幼虫在茧内滞育。到翌年6月再羽化,出现1年1代的现象。卵期:第一代6~10天,第二代5~8天。
2、褐刺蛾以幼虫咬食叶进行为害,体上刺毛触及人体皮肤会红肿痛痒,影响茶园管理。
3、桑褐刺蛾:桑褐刺蛾又称褐刺蛾,可为害一串红、木槿、梅花、紫薇、女贞、栀子、月季、三角枫、合欢、泡桐、紫藤、葡萄、杨、柳、榆、苹果、桃、银杏等多种花木及果树。以幼虫食叶为害,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
4、这种昆虫像是某种天牛,但是不能肯定。被咬后,通常已经过了最疼痛的时候,而且没有大的其他反应,就不会有大的毒性。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好了。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医院检查,多数查不出问题。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