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管理是泥鳅养殖的核心环节,包括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在饲料管理方面,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科学配制饲料,保证泥鳅的营养需求。在水质管理方面,应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保证水质清洁。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5,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近日编辑接到讷河市马德君来信询问泥鳅的养殖技术,现请专家介绍如下。 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放养前消毒、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鳅种放养前可用8到10厘米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到15℃时浸洗20到30分钟。每平方米放3-4厘米的泥鳅种50到60尾。
四川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泥鳅生长期间需水质管理,度定期施肥,还需要根据水质的情况施加肥料。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泥鳅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尽可能达到:水源要充足可靠;水质清新无污染;给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之地。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放养前消毒、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鳅种放养前可用8到10厘米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到15℃时浸洗20到30分钟。每平方米放3-4厘米的泥鳅种50到60尾。
求泥鳅的繁殖和养殖技术
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
(一)人工繁殖 亲鳅来源 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泥鳅繁殖和孵化技术 选择亲鳅 要求亲鳅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年龄为2-3龄,雌性泥鳅的体重为15-25g,而雄性泥鳅的体重在12g以上。注意:可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中捕捞亲鳅。
.人工催产繁殖。为了提高泥鳅卵子的受精率,亦可采用人工催产繁殖。催产时间在4-5月份,要求天气晴朗,水温在22-28℃。
当水温升至18℃,个别泥鳅有追逐现象时,放入鱼巢,并使池中保持微流水,一则改善水质,二则刺激亲鳅繁殖。泥鳅的孵化技术 苗池整理 泥鳅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内孵化。在鱼巢放入前10~15天,对育苗池进行清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