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方面相关知识
1、根据农药使用的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根据农药的成分可分为有机类农药、无机类农药、生物农药;根据农药的剂型可分为粉剂、颗粒剂、乳油等。目前园林绿化中使用较多的是有机类农药和生物农药。
2、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
3、农药: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4、类型与制剂 (1)类型:按预防目标可分成:灭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灭老鼠剂,和绿色植物萘乙酸。(2)按农药构成可分成:有机化学农药,天然性农药,潜在性农药,以有机化学农药为主导。
5、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苏化203911 等;高毒农药。致死中量为51至100毫克/公斤体重。如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磷化锌、磷化铝、砒霜等;中毒农药。致死中量为101至500毫克/公斤体重。
农药施用方法知识,具体都有哪些?
喷雾法:在农业生产当中,我们最常见的施药方法是喷雾法,就是把农药与水进行勾兑稀释,再通过喷雾器等器械,把农药溶液喷洒到农作物上,让农药依附在作物的秸秆或叶面上,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1)喷雾法。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通过喷雾器(机)把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浇灌法。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直接向植物根部浇灌。
(4)土壤处理法 把农药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后翻入土中或开沟施药后再覆土。主要用来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土壤传播的病害和杂草等。(5)灌根法 将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施药方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
(1)喷雾法: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通过喷雾器(机)把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浇灌法: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直接向植物根部浇灌。
农药应用知识
1、发病初不用药,不见虫不用药。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此时用药效果好,用量少。等大面积爆发后,用药再多也难以控制。药液浓度超高越好。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加水。
2、(1)喷雾器法(一般溶剂,可湿性粉剂等)、粉末喷涂法(颗粒剂)、泼浇法、毒土办法、拌种泡种法、毒饵法、此外也有蒸熏法,浓烟法,擦抹法,土壤层处理法,及基施放。
3、农药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根据其特性和使用要求,与一种或多种没有药物作用的非药物成分(通常称为农药助剂)配合,加工成某种特定的剂型,方可使用。农药常用剂型如下。
农药施用方法知识,都有哪些?
(1)喷雾法。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通过喷雾器(机)把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浇灌法。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直接向植物根部浇灌。
(1)喷雾法: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通过喷雾器(机)把药液雾化,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浇灌法: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直接向植物根部浇灌。
正确使用农药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农药、使用推荐剂量、适期施用、选择合适天气、严格遵循混合指引、增设隔离带等。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对目标有效且对作物安全的农药,这是获得理想防效和减少危害的前提。
包括植物叶片的背面,因此防治效果更好。熏蒸法主要用于小型封闭环境,容易对药物造成损害。因此,要掌握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技术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尤其要控制药品,确保农药质量,大剂量用药。
喷雾法 可供液态使用的农药制剂(超低容量喷雾剂除外)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均需加水调制成乳液、溶液、悬浮液后才能供喷洒使用,这种施药方法称为喷雾法。
(1)喷粉法。喷粉是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或用于细土稀释好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表面上,它是农药使用中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要求喷撒均匀、周到,使农作物和病虫草的体表上覆盖一层极薄的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