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解释农产品歉收对农民收入影响及政府作用
1、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支持价格,记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来收购粮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民补贴,限制农产品的产量,减少市场供给。从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当一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谷贱农伤”是指粮食的收获既不能使农民受益,又因粮价下跌而减少农民收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说明政府可以调控农业领域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3、国家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体现,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的收益,有利于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和经济安全。
4、农产品欠收,需求不变,价格会上升,农民的收益会增加。因为对缺乏弹性的农产品提价,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提价的幅度,所以农民的收益会增加。价格上升,收益上升。因为产品缺乏弹性,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小于价格上涨的速度。
5、谷贱伤农,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是一定的,所以,粮食的价格弹性小。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
6、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粮食涨价会带来什么影响
物以稀为贵,粮食少就说明售价会上涨。食品大规模涨价说明着农民收成不好。由于货币贬值致使食品售价上涨,甚至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
粮价上涨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不断向下游传导,导致终端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虽然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障国内价格稳定,但是不少国家的民众已经感受到了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一是对国防的影响。战争战争爆发,外国就切断了粮食进口的来源,不得不依靠自己的供应。二是对国家稳定的影响。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一定的粮食储备对稳定人们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三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技术投资增加。粮食涨价鼓励农民增加对农田的技术投资,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新农开发项目可以通过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培训,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粮食涨价的市场需求。
(2)国际市场供给国际粮食价格也成为影响本国粮食价格的重要因素。世界粮农组织在2020年多次发出警告,全球处于粮食短缺状态。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粮食价格的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第六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的总量平衡、宏观调控和重要粮食品种的结构调整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
粮食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主要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粮食储备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其中我国在粮食流通领域出台的主要法律法规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的。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转化、进出口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条例》共八章五十六条,分为总则、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安全监管、应急保障、法律责任、附则。总则主要明确立法宗旨、适用范围,明确了政府、部门工作职责。
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将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最大的亮点就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