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虾学名稻蝗
1、禾虾,学名稻蝗。昆虫科,直翅目,散居型动物。禾稻未熟时呈青绿色,稻熟则变为微黄乳白色。幼虫时以秧苗嫩叶汁为食,成虫后啜食未熟谷穗浆液。除足及小嘴为软甲壳质外,全身软绵绵。休闲中的禾虾。
2、禾虾学名:稻蝗,我国多为中华稻蝗 (给你三段资料,仅供参考)中华稻蝗 学名 Oxya chinensis (Thunberg)属直翅目,蝗科。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各稻区。
3、这种昆虫俗称“禾虾”,学名稻蝗。昆虫科,直翅目,散居型动物。躯体细长、头尖、鲜红色嘴嚼式口器,后足强大,善造较多。全身透明,色泽随禾叶而变化,禾稻未熟时呈青绿色,稻熟则变为微黄乳白色。
4、这是蝗虫哦 禾虾就是稻蝗,是害虫,是蝗虫的一种。
中华稻蝗有哪些形态特征?
1、中华稻蝗的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雌成虫40毫米左右,草绿色。从复眼到胸部两侧各有一条深褐色纵纹,前胸腹板有锥形瘤状突起。卵深黄色,香蕉形,多成块产于田埂等处的土中,外有褐色胶质的卵囊包被。
2、中华稻蝗属直翅目,斑腿蝗科,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该虫食性杂,为害香蕉主要是在苗期,咬食幼嫩蕉叶,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
3、体分头、胸、腹三体部。 稻蝗有发达的感觉器。一对触角司触觉和嗅觉。小颚须和下唇须则司昧觉。
4、前翅绿色,后翅褐色。卵以卵囊形式存在,上端平,下部圆钝,褐色,能浮于水面,囊内有排列不整齐的卵,16~102粒。若虫分6个龄期。发生特点 中华稻蝗在北方地区1年1代。以卵在田边、荒地土中、杂草根际周围越冬。
中华稻蝗的繁殖特点
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
中华稻蝗 的形态特征:雄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雌成虫40毫米左右,草绿色。从复眼到胸部两侧各有一条深褐色纵纹,前胸 腹板 有锥形瘤状突起。卵深黄色,香蕉形,多成块产 于田 埂等处的土中,外有褐色胶质的卵囊包被。
雌性比雄性体型要大,雌性体长4~2厘米,主要栖息在中海拔地区的林间草丛。台湾大蝗属于台湾所有蝗虫品种中体型最大的,在中国大陆、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蚂蚱的繁殖方式 蚂蚱一般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仅诸如日本黄脊蝗、短脚斑腿蝗等少数种类以成虫越冬。
其中中华稻蝗为优势种,占稻蝗总数的85%以上。稻蝗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等。形态特征:雄虫体型中等。体表具有细小刻点。